昨天,錫城降下牛年新春的首場中雨,至16時累計降水超過17毫米。今年元旦后因運河水位下降而形成的“運河沙灘”開始消失。清淤船也進入現(xiàn)場作業(yè)。(盧易 攝)
連日來,吳橋段運河“見底”備受市民關(guān)注,圍觀“打卡”的人潮背后,是人們對運河勝跡黃埠墩的好奇。昨天獲悉,市級文保單位黃埠墩已有修繕計劃,今后有望乘船上墩。所以市民不妨保存起好奇心,等待以后一睹真容。
黃埠墩位于吳橋以南、惠山浜口的古運河中心,四面環(huán)水,遍植垂楊,隔岸望去,猶如一座小島。“希望能恢復到黃埠墩的擺渡?!薄翱梢允召M游覽啊,康熙、乾隆都上去過?!薄诠俜矫襟w和自媒體的傳播下,這兩天黃埠墩持續(xù)引發(fā)市民熱議。
地方志專家郁有滿介紹,黃埠墩因楚相春申君黃歇曾在此治芙蓉湖留下遺址而得名,是古代無錫的“天關(guān)”所在,大運河無錫航道的樞紐。文天祥在此夜泊寫下了《過無錫》,海瑞、康熙、乾隆都曾在此留下墨跡。1958年,因古運河改道,墩上建筑被拆除。1981年,將南門外張元庵戲臺拆遷于此,為紀念文天祥而改名正氣樓,即現(xiàn)在人們看到的黃埠墩,1983年列為市級文保單位,2014年列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點。
江南古運河旅游公司相關(guān)負責人表示,由于內(nèi)外航道之間設(shè)有道閘,在古運河水上游線中,游船無法將黃埠墩作為游線站點。據(jù)悉,文物部門已將黃埠墩列入修繕計劃。根據(jù)文物保護屬地管理的原則,相關(guān)部門將加強對黃埠墩的日常管理與維護。專家建議,待黃埠墩修好后,可以將惠山古鎮(zhèn)、上下河塘等景點與黃埠墩串聯(lián)起來,形成錫城特有的運河文史游線。